校本課程,照顧差異
一) | 老師因應學生能力與需要而設計「校本課程」及分層課業,以照顧學習多樣性。 |
二 | 各科透過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及趣味性,加強預習,優化電子學習等,提升同學學習動機。 |
三 | 學校實行母語教學,於初中設普教中組,並於初中科學及數學科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。 |
四 | 推展校本STEAM課程及進行相關的學習活動,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及解難能力。 |
五 | 推動基督教教育,以基督教的生命價值及意義,培養同學珍惜生命,尊重他人的態度。 |
六 | 透過設立「學生說話能力學習歷程檔」,協助同學檢視說話表現及利用老師的回饋作出反思,家長亦能了解同學的學習進程。 |
七 | 學校為部份中四、中五、中六學生報讀「應用學習」及「未來技能培訓課程」,讓同學能發展與職業相關的共通能力,探索自己的事業抱負。 |
八 | 設校本資優課程,提名同學報讀由大學及資優教育學院舉辦的資優課程。 |
九 | 分別於初中及高中設立「多元智能學習時段」及「全方位學習時段」。透過參觀、考察、研習營、服務學習等,使學習與生活結合, 提高學習興趣,培養學生各種共通能力。 |
十 | 施行小班小組教學,發揮小班教學的功效,照顧學習差異。同時,學校亦透過申請區本計劃及課後學習支援計劃, 為各級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功課輔導及各類的學習活動。 |
十一 | 本校著重持續性及多元化的評估方法,評核政策符合考評局「優質管理評核認證計劃」要求,並再度獲頒發「優質管理評核認證」。 |
十二 | 設融合教育學生支援組,以全校參與模式,透過學校政策、文化建立及支援措施三方面互相配合,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安排合適的支援。 |
學校課程一覽表
中一至中三 | 中國語文、英國語文、數學、科學、科技教育、中國歷史、生活與社會、 普通話、視覺藝術、音樂、體育、宗教教育(基督教) |
中四至中六 | 必修科目 |
中國語文、英國語文、數學(必修單元)、公民與社會發展、通識教育、 體育、宗教教育(基督教) | |
選修科目 | |
以英文授課科目: 化學、生物、資訊及通訊科技、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科 以中文授課科目: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資訊及通訊科技、企業、會計與財務概論科、 經濟、地理、旅遊與款待、視覺藝術、數學(延伸單元一)、 應用學習課程、未來技能培訓課程 |